前言
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是由抗原遞呈細胞和T細胞之間通過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(MHC)和T細胞受體(TCR)的相互作用決定的,因此鑒定和分析抗原特異性T細胞在疫苗療效監(jiān)控,癌癥研究、病毒感染、抗原分析等研究種至關重要。四聚體技術可在單細胞水平上標記抗原特異性T細胞并通過流式細胞術檢測。四聚體通常由4個MHC單體分子和1個鏈霉親和素組成,是一種快速、方便的抗原特異性T細胞檢測技術。
下面我們跟大家分享一篇運用Flex-TTM “DIY”的四聚體(Flexible-Tetramers)進行腫瘤治療相關研究的文獻,作者使用Flex-TTM UV-labile Momomer UVX(Biolegend,Cat#280004)制備針對Neo-T特異性抗原的四聚體進行抗原特異性T細胞檢測分析。
研究背景
過繼性T細胞療法(ACT)正成為癌癥患者強有力的治療選擇,包括嵌合抗原受體(CAR) T細胞、T細胞受體(TCR)T細胞和腫瘤浸潤淋巴細胞(TILs)的過繼轉(zhuǎn)移。其中,有研究證實了TILs的過繼轉(zhuǎn)移可以介導幾種實體瘤的持久消退,然而,然而,收集TILs需要對腫瘤組織進行侵入性采樣,并且往往受到切除腫瘤組織相對較小的限制,并且一些腫瘤部位也不容易接近。最近,一些研究報道在癌癥患者的外周血中發(fā)現(xiàn)了識別新抗原的T細胞克隆。外周血淋巴細胞(PBLs)中的T細胞能識別與TILs相同的P53新抗原。因此,PBL可能是開發(fā)新抗原靶向ACT治療癌癥患者的可靠且無創(chuàng)的T細胞來源。
通常在ACT之前需要進行非清髓性淋巴細胞耗竭(氟達拉濱和環(huán)磷酰胺是淋巴細胞耗竭化療中最常用的藥物),目的是抑制宿主免疫系統(tǒng),以降低免疫原性,增加IL-2、IL-7、IL-15等的可用性,減少調(diào)節(jié)性T細胞,增加輸注T細胞的持久性。然而,淋巴細胞減少也會導致神經(jīng)毒性、中性粒細胞減少癥、貧血和更大的感染風險。淋巴細胞耗竭的劑量強度在不同的中心和臨床試驗中差異很大,并且似乎是T細胞產(chǎn)物特異性的。那么,四聚體檢測技術在本研究中扮演著何種角色呢?
研究內(nèi)容
針對這些問題,中山大學徐瑞華團隊在2023年6月10日發(fā)表了題為“A pilot study of lymphodepletion intensity for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-derived neoantigen-specific CD8+ T cel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”的研究論文。該研究開發(fā)了一種從癌癥患者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(PBMCs)中產(chǎn)生個性化Neo-T(新抗原特異性CD8+ T細胞)的方法。作者建立了一個流程,包括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預測新抗原,并在25天內(nèi)大規(guī)模擴增新抗原特異性T細胞。為了評估Neo-T治療的臨床療效并確定Neo-T治療的最佳淋巴細胞耗竭強度,作者進行了一項首次在人體中使用氟達拉濱和環(huán)磷酰胺增加劑量的Neo-T治療的研究。該研究是一項開放標簽I期臨床試驗(NCT02959905),包括標準治療難治的局部晚期或轉(zhuǎn)移性實體瘤患者。
圖. 新抗原預測和Neo-T制造流程示意圖
圖. Neo-T療法臨床試驗圖
A:臨床試驗流程圖;B:臨床試驗方案
此外,為了確認每個患者產(chǎn)生的Neo-T能夠識別預測的新抗原,作者通過四聚體檢測技術檢測了Neo-T中的CD8+ T細胞以及新抗原特異性細胞。根據(jù)四聚體染色結(jié)果,所有Neo-T產(chǎn)物的細胞存活率和CD8+ T細胞百分比均大于90%,Neo-T中新抗原特異性T細胞在0.5%至45%之間。四聚體檢測大致流程如下:
四聚體檢測Neo-T細胞實驗流程
1、收集細胞,洗滌,在FACS緩沖液中重懸;
2、通過紫外線輻射介導的肽交換法生成肽- MHC單體,再與熒光標記的鏈霉親和素合成四聚體;
3、使用小鼠抗人CD3、CD8和Flex-T? 四聚體,在4°C下染色15分鐘;
4、在FACS緩沖液中洗滌兩次;
5、使用流式細胞儀對細胞進行分析,基于DAPI對活細胞圈門,并對“CD8+ pMHC -四聚體+細胞”進行分類;
6、使用流式數(shù)據(jù)處理軟件對數(shù)據(jù)進行分析。
(Flex-TTM四聚體制備和流式染色詳細Protocol可前往Biolegend官網(wǎng)查詢:https://www.biolegend.com/en-us/protocols/flex-t-tetramer-preparation-and-flow-cytometry-staining-protocol)
圖:Neo-Ts細胞流式分析圈門策略
研究結(jié)果
研究結(jié)果表明,在Neo-T治療期間,從無淋巴細胞耗竭到高劑量治療,不同的淋巴細胞耗竭劑量耐受性良好。Neo-T療法在晚期實體瘤患者中顯示出良好的臨床療效,ORR(客觀緩解率)為33.3%(3/9),DCR(疾病控制率)為66.7%(6/9)。與高強度組相比,無淋巴細胞耗竭組在Neo-T治療期間出現(xiàn)PR(部分緩解)的患者更多。在兩名有反應的患者中檢查新抗原特異性TCR,并在淋巴細胞耗竭治療后顯示延遲擴張。
綜上,該研究揭示,沒有淋巴細胞耗竭的Neo-T療法可能是晚期實體瘤的安全且有前途的治療策略。
Flex-TTM UV-labile Momomer——抗原特異性T細胞分析的理想工具
Flex-TTM UV-labile Momomer,一款Biolegend推出的抗原特異性T細胞檢測工具,是一種預載了UV敏感多肽的生物素化MHC單體。在經(jīng)過UV照射后,Flex-TTM UV-labile Momomer的多肽結(jié)合位點暴露,感興趣的目標肽加載,產(chǎn)生具有足夠親和力的“DIY” MHC Monomer,肽交換效率可使用ELISA進行檢測,“DIY” MHC Monomer與Streptavidin 組裝成不同的Tetramer。這種靈活的處理方式實現(xiàn)了感興趣多肽或者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高通量篩選。如今,這一款抗原特異性T細胞分析工具已被運用在多個研究方向中,例如腫瘤、感染性疾?。?/span>COVID-19、HBV等)、疫苗研發(fā)等。
本研究中使用的Flex-T?產(chǎn)品
品牌 |
貨號 |
名稱 |
種屬 |
規(guī)格 |
Biolegend |
280004 |
Flex-T? HLA-A*02:01 Monomer UVX |
Human |
200 μg |
參考文獻:
Li, D., Chen, C., Li, J., Yue, J., Ding, Y., Wang, H., Liang, Z., Zhang, L., Qiu, S., Liu, G., Gao, Y., Huang, Y., Li, D., Zhang, R., Liu, W., Wen, X., Li, B., Zhang, X., Zhang, X., & Xu, R. H. (2023). A pilot study of lymphodepletion intensity for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-derived neoantigen-specific CD8?+?T cel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. Nature communications, 14(1), 3447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467-023-39225-7
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:
https://pmc.ncbi.nlm.nih.gov/articles/instance/10257664/bin/41467_2023_39225_MOESM1_ESM.pdf